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关闭

    耀中耀华华东七校艺术联展圆满落幕

    微信精彩文章

    2021 年 06 月 24 日

    10 : 00

    • 6月24日,由上海耀中(浦东校区)、上海耀中(浦西校区)、上海耀华临港校区、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浙江桐乡耀华、上海耀华幼儿园碧云园和上海耀华婴幼儿探索中心七个校区联合呈献的“蜕·变”耀中耀华艺术展在上海马利美术馆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耀中耀华国际教育华东地区校区的首次线下艺术大联动。七天展期内,共吸引逾三千人次到场观展。“这是我见过的儿童画展中最棒的一个!展览的规模、形式、节奏、覆盖的年龄层、作品样态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看得出你们的理念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不是‘老师的脑,孩子的手’,对孩子天性的呈现,我非常赞赏。”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著名油画家周长江教授在认真欣赏完1300余幅作品后,难掩激动地评价道。

       

       

      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的画展印象。在“自然”、“文化”、“启发”和“热情”四大主题下,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通过素描、水彩画、油画、丙烯画、蛋彩画 、拼贴画、衍纸、综合版画、布景画、漫画、涂鸦、陶瓷、雕塑、装置、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数字摄影等近20种艺术形式,呈现其对自身和万物的理解。

       

       

      上海耀华幼儿园碧云园其中展出的作品《车轮游戏》,是孩子为庆祝2020校庆日而创作的作品《Move it》的延伸。这场艺术冒险始于这样的提问:我们可以用玩具作画吗?我们能用真实的轮子来画画吗?我们可以一边骑三轮车,一边画画吗?

       

       

      孩子先为他们的玩具蘸上各种彩色颜料,在纸上印出轮子。接着,真正的轮子也来了,供孩子玩耍和作画。最后,孩子甚至骑在三轮车上创作。由此绘制出的画面被剪成小小的长方形,作为创作“砖块”的原材料,然后这些“砖块”被粘贴排列起来,看起来就像坚实的墙壁。

       

       

      这个项目源于汽车,所以驻校艺术家Elena自然而然地想到邀请孩子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交通工具。孩子分工合作,使用各种非常规的材料制作汽车、火车、直升飞机、自行车、卡车等拼贴画。他们继续将美丽的作品剪下来,粘贴到“砖块”背景上,从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一场由轮子引发的冒险,最后演变成一组组与轮子相关的美丽画作。

       

       

      “文化”主题板块中,《许愿龙》位于场地中央,或许是最吸睛的作品。为了庆祝中国新年,上海耀中(浦东校区)幼儿园K2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与驻校艺术家开启了创作之旅,他们彼此激发,用语言和色彩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热情”主题板块中的作品,聚焦展现了孩子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名为《铃铛金字塔》的艺术作品,是用饮料瓶做成的,上海耀华幼儿园碧云园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他们收集瓶子,负责切割,里里外外涂上绚丽的色彩,他们还自己加入了闪闪发光的竹子以及金属铃铛。这个项目是耀华艺术和教育理念的极佳展示,孩子在游戏中习得能力,感受艺术创造的美和快乐。

       

       

      如果说本次展览中,幼儿和小学生的表达让人看到的是天真和无邪,那么中学生作品传递的则是更为复杂和细腻的思索。Isaac Zhang、Carina Wang和Cindy Fu都来自上海耀华临港校区十三年级。在Isaac的单色画系列中,他以人体和贝壳为主体,在"悲伤"这个主题中探索了死亡与情感的关系。人体象征着死亡的不同阶段,身体的动作和贝壳则代表着不同的情绪。Isaac认为,贝壳外壳的产生和分泌与情感的发展存在相似之处。Carina选择了"外表"这个主题。三张展出的炭笔肖像画都是同一个女孩的脸,她的脸上有一道用红色眼影画出的胎记,每一幅画有着不同的表情。Carina希望通过她的画笔,展示女孩在日常生活中与不完美外表的持续斗争。Cindy解开了"人类的表达"的主题。通过纺织品、蓝印花布和绘画,她试图描绘人类所面临的压力和挣扎。

       

       

      与驻校艺术家对话

       

       

      Gabe提到,艺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成就。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艺术创作的自律,对学生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而反过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又反哺老师,给老师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Haruka对此也颇有共鸣:“我总是试图通过不同的材料来激励孩子创作。在提供素材的同时,我已经对这些素材可以什么有了一些想法。但实际上,当我真正和孩子在一起创作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总能有更新鲜的创意和点子,将材料演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我意识到我无法控制我的想法,而是让它们自然地流动、发挥和参与。而我,回应孩子想要创造的东西就好。”

       

       

      《海底世界》中的恐龙造型,是由Haruka指导学生完成的。最初,孩子并没有确立作品主题,但当孩子在摆弄图片、研究线条和颜色时,他们自然而然就开始了恐龙雕塑的制作。

       

       

      Elena喜欢带着孩子在艺术课上自由地“玩”。她说:“‘玩’就是感受,就是探索,就是创造”。她深信最重要的是“过程”,“不是学会了怎么画圈,画出了一幅好看的东西,美术活动就成功了,如果只看结果,学的只是模仿。真正的创造就是他们自己去探索”。

       

       

      今年,是Mark来到中国的第14个年头。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人。“我们需要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对生命的态度。在指导和鼓励下,每个人都能创作艺术,成为艺术家。”